宗教建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中中會
竹山教會新建工程
建築面積:1,162.51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3層
2004年09月23日開工
2006年08月21日完工。
竹山教會位於南投最南端,臨近雲林和彰化,恰為濁水溪、清水溪會流東南處。教會設立於1905年5月12日,於竹山街東側三角潭,租用五間平房充當禮拜堂。當時二水謝養長老及當地林聯朝及吳出開始聚會,初設時並無傳道者,早期教會於公報上稱為「林圯埔教會」,宣教師梅監霧牧師曾協助教會設立。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洲教會
建築面積:921 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4層
2006年08月25日開工
2007年06月14日完工
主後1905年崇德西里大潭庄女信徒清嬸開始信主並領人前往中路教會禮拜;而崇德西里中洲庄,則有女信徒大綿嬸引導領信徒至大甲教會禮拜。1905年6月有六位兄姊於本會洗禮入聖會,中洲庄和大潭庄共計十二戶信徒,為廣傳福音,免涉水之苦或長途之勞,便決定於中洲開始聚會。1912年有聚會場所,並蒙母會太平境教會支助,草創中洲支會。草創之初因財源匱短而無法聘請專職傳道人,幸得神學生及母會太平境教會長執等之支助主理主日講道。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高雄中會
阿蓮教會增建工程
建築面積:1,368.19 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4層
2005年02月25日開工
2006年08月20日完工。
本會信徒起初在林富老先生、林啟明醫師家聚會。一九三四年八月租地建禮拜堂成立佈道所,由兵明昌傳道播撒福音種子;一九三五年五月廿五日獻堂。 一九四二年一月因日本統治者之令而併入中路教會,直到光復後一九五○年三月信徒才得重回阿蓮,在洪思榮先生家聚會。一九五一年在台南神學院的幫助下購民宅做禮拜堂,同年十月起聘請邱信典先生牧養。 一九五二年八月高雄中會正式派陳碧輝傳道師來駐堂牧會,教勢開始成長。一九五八年七月升格為堂會,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封立碧輝牧師為本會首任牧師。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高雄宣教中心新建工程
建築面積:731.01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下2層、地上10層
2008年05月01日開工
2010年02月28日完工。
第十三屆國家建築金質獎施工品質金質獎
2007年9月14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與高雄中會、壽山中會、安生教會簽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高雄宣教中心興建共同起造人備忘錄」,2008年5月14日舉行定礎禮拜,同年8月31日籌建小組召集人李世煌牧師偕同總會助理總幹事許承道牧師,把聖經放置在高宣大樓地下9.5公尺鋼筋壟裡,象徵「高雄宣教中心建基於上帝話語的磐石上」。在感恩與期待的氣氛中,由總會議長石連城牧師、總幹事張德謙牧師、高雄中會議長陳淑安牧師、壽山中會議長葉勝義牧師等相關幹部及貴賓共同揭幕,把高宣大樓模型及彭清約長老紀念碑展示在眾人面前。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一甲教會
建築面積:361 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4層
2010年09月15日開工
2011年03月04日完工
一九七二年夏,由戴秋堂牧師,在一甲和七老爺間,開拓教會。一九七二年八月六日帶領10名以上作主日禮拜。一九七三年八月五日,並申請更改教會名稱為一甲教會。委員有陳銘樑、葉話、蔡明雲、謝黃也、李惟、金照讚、林竹代。一九七四年五月又增選委員莊明珠、曹寄、伍火生,十一月成立建堂基金。 一九七五年一月接納會員36名,二月十六日召開首屆和會。選出長老:伍火生、曹寄、蔣坤木,執事:謝黃也、葉話、羅碧蓮、金照讀。三月八日得中會准改為一甲教會。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屏東教會教育館新建工程
建築面積:1,012.99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5層
2010年4月19日開工
2012年7月31日完工
2012年第十四屆國家建築金質獎
施工品質全國首獎
超過100年歷史的屏東基督長老教會,有上百名教友齊聚一堂,進行禮拜堂改建完工的感恩禮拜,特別的是,耗時2年多的教育大樓也舉行啟用典禮,教育大樓由土木工程專家郭倍宏設計,是造型典雅又氣派的五層樓建築,日後將成為傳道佈教、還有社區居民學習的殿堂。走入屏東基督長老教會,仿如走進宮庭城堡,美輪美奐的建築令人讚嘆,吸引路過民眾拍照、詢問、入內參觀。現任牧師徐光川牧師表示,教會逐漸老舊不堪使用,事工難以施展,多年前決定投入這項事工。 為配合前棟禮拜堂外觀與教勢發展功能需求,聘請到的建築師和設計師都是依照信仰理念與使用功能來設計。工程花費兩年半時間及5千多萬經費。「要建就要建到最好!」徐光川說。 前方教堂結合中西風格,採中國風紅磚材質,仿英國倫敦某教會相同比例建造,中央對稱、正面尖形屋頂、塔樓高聳斜屋頂,整體充滿神聖莊嚴感,如同城堡一般。此次針對外部油漆及主堂內部整建,由外到內煥然一新。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七星中會和平教會新建工程
建築面積:466.65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7層
2010年03月01日開工
2012年07月31日完工
2013年第十五屆國家建築金質獎
施工品質類全國首獎
本會在創設之初,就以培養靈性 、造就信徒、復興教會、推廣福音為宗旨,自建堂以來,蒙主恩典不論舉行培靈或佈道會都有不錯的成果,當時許多北上就學的各教派兄姐都曾參加過本會的崇拜,雖然有些人未留在北部發展,但上帝仍不斷帶領得救的人進來。本會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83巷7號,鄰近新生南路大安森林公園,佔地三百 餘坪。房舍為日據時代所遺留,有約可容納250人之禮拜堂。本會土地原屬國有財產局,因而遲遲無法重新建堂,感謝主的預備,在申請土地贈與多年之後,2003年已核准推過。2007年教會和會通過教堂重建與申請成立財團法人。2009年7月初開始遷移到華神聚會,11月初開始舊教堂拆除工程,11月7日將89歲的菩提老樹遷移捐贈給新生國小。2013年新堂建築落成,有了新禮拜堂之後,盼望和平教會更能夠成為萬民的祝福。
成為萬民的祝福
上帝呼召亞伯拉罕走上信心之路,為的是要使亞伯拉罕成為地上萬族的祝福(創12:3)。我們這些跟從亞伯拉罕信心腳步者(羅4:12)所形成的和平教會,希望能夠效法亞伯拉罕的榜樣,也成為萬民的祝福。
會友的祝福
各個年齡層的會友能夠在和平教會享受到讚美敬拜上帝(詩122:1)、屬靈智慧成長(西1:9)、彼此確實相愛(彼前1:22)、生命長大成熟(弗4:13)的祝福。
鄰舍的祝福
和平教會能夠成為社區居民的好鄰舍(路10:36),主動發現社區的各種需要,提供各種上帝所賜的資源與社區鄰舍分享,並進而成為主的見證(路24:48)。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東石教會新建工程
建築面積:791.28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5層
2013年04月16日開工
2014年02月10日完工
2014年第十六屆國家建築金質獎
施工品質類金質獎
1. 厝若不是主給咱起,就起是打損工;城若不是主守齊備,就人顧城空空。
2. 恁早早起磨到暗暝,賺食是無採工;咱睏的時主將好物,互祂所愛的人。
3. 子孫多多佇厝整齊,如準勇士的箭;囝仔大小是主寶貝,是咱產業福氣。
東石西鄰台灣海峽,是嘉義縣境內最靠北、靠西的濱海小鄉鎮;東石蚵仔肥美鮮甜可以生吃,因此台灣有三分之一的蚵仔供應量就來自東石!東石鄉境內水道眾多,昔日灌溉出沃土良田,帶來了豐富的農作;但今日則因民眾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土質鹽化,東石鄉整體農業發展都嚴重衰退。因此普遍對東石的印象,就是蚵仔、地層下陷及水災。
東石教會隸屬財團法人基督教鄉村福音佈道團(簡稱鄉福),佈道團在台灣的紮根源起於1971年美籍宣教士魏德凱牧師夫婦從神領受在台灣沒有教會的鄉村開拓並建立教會的異象,於是誓願成為在鄉鎮開拓建立教會的先鋒。1981年佈道團在台灣最南端屏東縣滿州鄉成立第一個拓荒區,1986年在保守的客家庄屏東縣麟洛鄉成立第二個拓荒區,同工從此開始了披荊斬棘的拓荒旅程。從1987至2002年陸續在嘉義縣東石鄉,彰化縣田尾鄉、大村鄉、芬園鄉、高雄縣鳥松鄉、雲林縣大埤鄉、台南縣七股鄉設立工作區。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汐止長老教會新建工程
建築面積:354.01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7層,地下2層
2010年09月01日開工
2012年09月12日完工
2014年第十六屆國家建築金質獎
施工品質類金質獎
汐止,昔日稱「水返腳」,1920年改稱為「汐止」 汐止教會設立之初,即稱之為『水返腳教會』。 1872年3月9日馬偕博士(偕叡理牧師)於淡水上岸遂展開北部傳道、醫療、教育等事工,1874年偕牧師設立南港教會(昔稱三重埔),汐止信徒每主日必聚集後一同步行到南港禮拜,後因汐止信徒增多,再者,偕牧師亦於1875年設立錫口(松山)教會,居住松山地區的信徒即回錫口禮拜,所以,牧師在1882年1月2日廢止了三重埔教會,而禮拜堂內的設備遷至汐止,傳道高振先生亦奉偕牧師指示隨同至汐止牧會,此乃為水返腳(汐止)教會之始。
1884年清法戰爭爆發,北部七所禮拜堂 被燒燬、搶劫,惟水返腳教會房屋係為租借非教會所有,會友又多逃避,故僅受內部設備之破壞而已,隔年6月清法講和,會友陸續回鄉禮拜,教勢日盛。 1890年5月3日水返腳禮拜堂落成。此乃眾信徒合力奉獻而成,1901年北部教會為紀念偕牧師特擇定「水返腳」和「打馬煙」兩間石造的禮拜堂為『馬偕紀念禮拜堂』。1964年8月汐止教會聖殿重建完成。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岡林教會
建築面積:407.81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3層
2012年03月23日開工
2014年03月25日完工
2014年第十六屆國家建築金質獎
施工品質類全國首獎
岡林教會是基督教福音初傳入台灣時,所建立台灣最古老的教會之一,至今已有147年歷史。1867年英國馬雅各醫師到台南岡林地區醫療佈道,村民受感動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當時,李順義弟兄奉獻土地,召集13戶信徒同心協力建設簡單的聚會場所,就是岡林教會現址。10年前教會老舊漏水,牧師帶領會友開啟建堂夢,從最初認為不可能的1700萬預算憑信心動工,為了將最好的獻給神,完工時預算增加到4450萬。多年來眾會友齊心禱告,神感動了祂要使用的子民獻上所有,大部分會友生活並不充足,卻甘心奉獻;岡林外僑競相奔走奉獻,各教會機構與企業的奉獻相繼到來,激勵眾信徒的心,讓這新的教堂成為岡林地標,遊客經過時,都駐足仰望教會的十字架。
岡林教會位在過去的台南路168縣道旁,是通往308高地和二寮觀日亭主要道路中途必經的休息站、草山月世界的入口點、二寮觀日亭的指標點、泥火山、308高地、大石公…等的會集點。假日常有自行車騎士經過,遊客看到造型美觀,氣勢宏偉的教堂建築,多會忍不住停下來參觀、拍照。岡林教會禮拜堂歷經多次重建,不但是岡林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也是文化和活動的最重要場所。由於教會重建後的外觀非常莊嚴吸睛,現在已成為一個景點,對台南文化發展有很大貢獻!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中忠孝路教會
教堂、教育館暨牧師館新建工程
建築面積:1,124 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下2層、地上5層
2012年04月01日開工
2014年09月10日完工
2015年第十七屆國家建築金質獎
施工品質類全國首獎
2016年第五屆臺中市都市空間設計大獎-公共建設類
台中忠孝路長老教會成立於1957年1月3日,位於台中市東南區,後火車站附近,佔地740坪,設立之後12年內相繼完成禮拜堂、教育館、牧師館以及活動中心等所有硬體建設,是台中市繼柳原與民族教會之後的第三間教會。教會成立之初,信仰的前輩就立下一心願,以成為「模範教會」為目標,信徒亦以此互相勉勵。 忠孝路教會以和睦和敬牧聞名教界,教會成立之初,前六年由兩位年輕牧者廖懷義牧師、吳夢麟牧師分別牧養三年,第三任呂春長牧師接任之後,牧會了三十年,因此被稱為「使用牧者很省的教會」。呂牧師是台灣教界著名的鄉土佈道家,他對羊群愛護照顧有加,樹立了牧者的屬靈權柄,長執、會友均順服在牧師的帶領,為忠孝路教會奠下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高雄海埔長老教會麥比拉生命園區新建工程
建築面積:1,992 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2層
2013年03月13日開工
2014年03月10日完工
2015年第十七屆國家建築金質獎
施工品質類金質獎
公墓公園化+因地制宜
基地本身土地面低於東方路三公尺,利用這個特性,將建築物「埋入」地下,從東方路看來草坪是緩坡,上有樹林停車場、廊道、涼亭、有「地下」採光用的「雕塑化」的天窗,形成地景式建築,將樹葬區的樹林安排基地的北側,成為端景森林的意象,而土葬區將來撿骨移入納骨櫃後,將原有土葬區變為綠地花園,休憩亭台的公園。
讓自然入侵室內
1.置入光庭,使空間與自然接觸面增加,同時也增加明亮、寬敞、通風的環境,讓明暗有緻、寬窄有韻。
2.利用模糊室內室外的界線,期待產生「在室內猶如室外、在室外猶如室內」的錯覺,使空間無限延伸。
3.透過自然面積增加,可以調節溫度、濕度、光線。
4.讓空間充滿「上帝的奧秘 ─ 自然」,可以安慰及療癒人心。
1.輔以中國園林的佈局方法,以「遊園」方式,呈現並引導前進。
2.讓入口與出口路徑分開,是因著進入及離開的心境不同,也因著聖經教導,我們要「忘記背後、努力向前」,因此將入口與出口分開。
3.進入的路徑,幽暗低窄,但有天光與端景的引導,意味著「悲傷與不捨親人離開」的心情,但又因光的指引,充滿了希望。
4.離開的路徑中充滿陽光、綠意、微風,猶如「真理當束腰,重新得著力量」回去屬世的生活,繼續「打那美好的仗」。
5.禮拜堂的主要景觀庭院種植水稻田,除了它顯明的時間性與在地產業文化特徵外,意涵著死亡猶如稻子熟了要收割,心境是愉悅的生命觀。
6.到處充滿陽光、空氣、綠意的內庭,意指「新天新地」,形成具「時間性」的空間,使人聯想「生有時、死有時……一切皆有祂的時」。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南市迦南教會新建工程
建築面積:382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4層
2013年09月11日開工
2015年02月09日完工
2016年第十八屆國家建築金質獎
施工品質金質獎
迦南教會隸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中會,係1995年由一群同心基督徒決意共同經營福音事工,宣揚見證主的真理,以實踐榮神益人的使命而成立;林建築師從孩提時代就在南門教會活動,設計發想之初,一直回想從小到大對教會造型與空間的感受記憶,其腦中不斷盤旋的印象就是小時候南門教會的立面斜屋頂;也許一些人認為現代教堂一定要有驚世駭俗的前衛設計,但是林建築師卻認為置入記憶中的溫馨傳統方是雋永完滿。因此,新教會斜屋頂造型設計於焉產生,而這就成了迦南教會外觀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個特色。南向琴鍵式外牆也是迦南教會另一亮點,將琴鍵、琴弦與風管的概念延伸到外牆的建議,象徵音樂的韻律與和諧,寓意以樂會友。迦南教會基地面積為382平方公尺,就地興建地上四層的鋼筋混凝土大樓;基於台灣地震頻仍,大地震發生機率相對較高,因此迦南教會對於制震設計特別要求。

財團法人基督教中華傳道會台灣新恩堂新建工程
建築面積:3,222.37 平方公尺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4層
2014年05月07日開工
2016年08月07日完工
第十九屆國家建築金質獎
施工品質類金質獎
本會於一九六三秋差派甯威亞先生(後按立為牧師)夫婦往台灣工作,經禱告及多方等候, 神終為他們在新竹開了傳道的門。
翌年二月初,在市內租得 一間可容四十餘人的小屋子,開始福音的工作。神與他們同工,有許多人信 主,會友人數不斷上升。本會於一九六三秋差派甯威亞先生(後按立為牧師)夫婦往台灣工作,經禱告及多方等候, 神終為他們在新竹開了傳道的門。
一九六四年十月憑信心購得一塊四百餘坪的大禾田,並在其中建可坐二百餘人的聖堂一座,宿舍二幢,大門及圍牆一段,第一期建堂工作至時此完工。後來又加建幼稚園和青年中心,使教會事工更具規模。
新恩堂的工作在 神恩領之下,得救人數不斷增加,且按立了執事與牧師同工,使行政工作漸上正軌。同時為了許多幕後無名英雄,曾為新恩堂的成長,付上代禱,金錢奉獻等代價的弟兄姐妹,在這感恩的時刻,我們感謝 神,因祂將你們賜給新恩堂。
歷任牧師
五十年代 甯威亞牧師
六十年代 柳一民先生、趙光勝牧師
七十年代 黃保羅牧師、鄒昌富傳道、梁安恩傳道
八十年代 陳聯正傳道、方美華傳道、唐嘉秀傳道、洪清上傳道
現任——潘劉玉霞主任牧師、潘榮隆牧師
財團法人基督教
芥菜種會樹林教會工程
建築高度:地上2層
2016年06月01日開工
牧者姓名:吳瑞仁 牧師
建築師:張哲夫 建築師
你就永遠離不開了,你會和他們同行
他們的缺乏成為你的缺乏,
他們的痛苦就是你的痛苦,
他們的難題也是你的難題,
他們撫育子女的重擔也成了你的重擔。
你無法離開、忘記他們,
也無法掉頭不顧。 —孫理蓮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嘉義中會台南東山教會新建工程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5層
2016年10月20日開工
牧者姓名:陳惠玲牧師
建築師:許志維建築師
第二十一屆國家建築金質獎施工品質類金質獎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南中會大同村教會新建工程
建築結構: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4層,2棟 1戶
2017年10月開工
建築師:竇國昌建築師
第二十二屆國家建築金質獎
施工品質類金質獎
高雄約珥靈糧堂新建工程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9層,地下兩層
2017年12月11日開工~迄今
牧者姓名:王繼忠 牧師
建築師:張偉明建築師
高雄市2020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生產履歷金優獎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嘉義中會嘉義南門教會新建工程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3層
2016年10月23日開工
牧者姓名:龍瑞華牧師 葉旭昌傳道師
建築師:竇國昌 建築師
第二十一屆國家建築金質獎施工品質類金質獎
台南神學院
黃彰輝紀念圖書館
暨總會歷史檔案館統包工程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下一層,地上6層
2017年03月16日開工
牧者姓名:王崇堯牧師
建築師:黃建鈞建築師
第二十一屆國家建築金質獎施工品質類全國首獎
全臺首學「臺南大學(神學校)」
1867年創立至今逾140年,為上帝國作育不少宣揚福音的傳道人才,臺南神學院對台灣基督教的歷史貢獻,是無可取代且屹立不搖的地位。 2016年5月通過教育部評鑑核准立案,所以臺南神學院即將邁入「南神神學院」的新紀元。黃彰輝博士是臺南神學院首位台籍院長,在任16年帶領南神創下空前紀錄 把南神推上高峰。黃院長開創性的治校作風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儼然成為臺南神學院的模範指標。
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綜合服務中心新建工程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四層,地下二層
2016年06月24日開工
負責人:林久恩 董事長
建築師:潘冀聯合建築師
花蓮 18 年的在地服務,門諾服務團隊由開始不及 30 人的規模,至今達 250人,除承辦花蓮縣身障福利中心外,亦在花蓮南區成立在地服務中心就近服務。除上述二地的工作團隊,本會更大宗的居家及社區式服務工作團隊長期無穩定的服務場所,且為擴張失智症服務及家庭照顧者服務,本會亦希望有合宜適切的服務空間,讓空間不再是服務擴展的障礙。
綜合服務中心的興建,除集結各項居家及社區服務外,更期望成為老人及家屬一個獲得完整照顧諮詢及社交參與的友善空間。
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南區服務中心建築新建工程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四層,地下一層
2017年01月04日開工
負責人:林久恩 董事長
建築師:潘冀聯合建築師
「財團法人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的創立,源於門諾醫院半世紀以來,所做的許多非醫療的社會關懷事工。因此,在1997年有許多人贊同門諾醫院50年來所做的,我們將捐贈把它匯聚起來,成立了這個基金會。它的目的,簡單的說,無論是失去了愛或者是需要關懷的社會族群,我們都要給予安慰看顧,只要是相關社會福祉的,都在門諾基金會的事工範圍。
主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 (約翰福音15:5)。門諾基金會設立的涵意,就是為了這個異象(看見)。我們身為基督徒,時常仰望主的恩典,就像一株葡萄,有許多的枝藤,這些枝藤、綠葉都和葡萄樹相結連,應該互相支援,才能使這棵葡萄樹成長、並結實累累。我們希望門諾基金會,也會逐漸成長,結出許多的好果子。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嘉義中會林子內教會新建工程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
建築高度:地上3層
2018年06月25日 開工
牧者姓名:蕭瑞巧 牧師
建築師:吳昌成 建築師
第二十二屆國家建築金質獎
施工品質類金質獎
財團法人屏東縣私立基督教
松柏二期禮拜堂暨辦公室
新建工程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高雄內門木柵教會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高雄林園基督長老教會
【幼教設施】林園培育所
【幼教設施】培育托兒所
【靈修營地】教育館 電話:07-641-3374;07-642-1844
【靈修營地】教育館 電話:07-641-3374;642-1844
勵馨南投名間庇護安置工程
勵馨創立
1986年,傳教士高愛琪與梁望惠女士等一群基督徒,因為上帝的愛關心台灣不幸少女,致力創設中途之家「勵馨園」,首開國內民間機構收容不幸少女的先鋒,讓她們的生命也能如盛開的花朵,漫溢馨香。並於1988年創設台北市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2001年正式登記升級為全國性的「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1988 年一群基督徒看見不幸少女的需求,建立全台第一所不幸少女的中途之家展開收容服務。
第二階段:反雛妓運動(1992-1995)
推動反雛妓華西街慢跑社會運動,促使勵馨版本「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立法通過。
第三階段:少女保護的行動者(1995-2001)
建立全台少女希望網絡據點,並成立「蒲公英治療中心」,提供遭受性侵害及其重要他人諮商治療。
第四階段:Empower 少女與婦女(2001-2008)
跳脫上對下的保護服務模式,並以充權理念協助弱勢少女、婦女處境,協助她們恢復上帝的榮美並找到力量的出口。
第五階段:終止性/性別暴力,共創性別公義的社會(2008-)
期許終結社會中所有性/性別暴力行為與壓迫,建立性別公義的社會。加入全球反暴力行動,引進世界名劇「陰道獨白」,力推V系列活動,並發展本土陰道故事「拾蒂」劇本與演出,期許台灣成為一個性別公義的社會。
台南聖教會高鐵教會
新建工程